杏宇娱乐平台

杏宇娱乐平台網站xml地圖

2019年高職擴招藝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作者:zhaojiuchu 來源:杏宇娱乐平台發布時間:2019-09-19閱讀:18231
一、培養目標與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藝術教育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面向教育行業,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基本藝術素養、藝術教育指導能力和較高職業情操,樂於為雲南邊疆民族地區中小學藝術(音樂、美術、舞蹈)教育事業發展奉獻的中小學教師和企事業單位、少兒藝術培訓機構等藝術工作者,以及能夠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教師。
(二)專業代碼
670117K
(三)招生對象
普通高中畢業生、三校生、具有高中或中專文憑社會人員(含退役軍人、下崗失 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
(四)學習年限
三年
(五)人才培養規格(附表一)
1.素質要求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與意識;
(3)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4)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國際視野;
(5)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勇於奮鬥、樂觀向上,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6)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一兩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
(7)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
(8)關愛少年兒童,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做幼兒健康成長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2.知識要求
(1)具備本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藝術基礎、計算機應用、行業規範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2)掌握專業的基本課程理論知識,創新、創業、就業等方面的知識; 
(3)掌握與專業相關的業務知識;
(4)國家及區域社會發展基本歷史、民族文化藝術發展史及相關的知識;
(5)普通話發音、基礎外語、計算機應用、職業生涯設計、中小學教育法規政策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6)有關兒童身心發展、語言發展、社會性發展、自然科學、藝術感受力發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7)掌握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科目基本理論與技能,掌握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8)掌握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教育教學法。
3.職業能力要求 
(1)專業基本能力
標準普通話表達能力(二級甲等),基礎外語(英語口語或東南亞小語種口語,初級水平),計算機基本操作(熟練使用office辦公軟件);多媒體課件製作(PPT和flash動畫製作)。
(2)專業核心能力
① 少兒歌曲彈唱能力;
② 少兒美術繪畫與指導能力;
③ 少兒舞蹈表演、編創能力;
④ 掌握少兒藝術教育教學法;
⑤ 中小學班級管理能力;
⑥ 少兒藝術主題活動組織與實施能力。
(3)職業關鍵能力
① 少兒教學及指導能力;
② 與少兒溝通能力;
③ 少兒行為觀察、記錄、分析與指導能力。
(4)職業延展能力
① 少兒教育課程開發能力;
② 少兒教育資源開發能力。
(六)職業資格與就業範圍
1.職業資格
中小學、幼兒園(音樂、美術、舞蹈)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書。
2.就業範圍
中小學學校、少兒藝術教育培訓機構(學校)、企事業單位。
二、人才培養模式
(1)構建校校、校園、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崗位需求、學生個體差異化需求為導向建立與本科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早教機構的深度合作,完善學習和崗位要求對接的教學方式,建立中職與高職、高職與本科銜接機製,暢通學生升學渠道,構建“校園、校企合作、學崗結合”的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圍繞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強調立德樹人,註重職業道德教育,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培養學生有“童心、愛心、耐心、責任心”。
(3)根據校校、校園、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化需求,對學生實行分層分流培養。藝術教育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進行分流,按音樂、美術、舞蹈進行分類教學,同時加大教育類教學法的教學。
(4)建立多方參與的過程性評價方式,註重學校、幼兒園、中小學、家長等對學校的評價,建立評價反饋機製;建立以貢獻和能力為依據的教師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過程、結果的評價。
三、課程體系與結構
(一)課程模塊設計
1.公共必選課
根據黨和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將思想政治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育、軍事理論與軍訓、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礎必修課;並將黨史國史、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大學語文、公共外語、信息技術、健康教育、美育、職業素養等列入必修課或選修課。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計算機基礎等。
2.公共任選課
學術講座、課堂教學類。
3.專業必選課
專業導論、教育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師語言技能、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班級活動設計與管理、課堂教學設計、藝術欣賞、現代教育技術、普通話、教師資格證考試專題、少兒戲劇。
4.專業限選課
聲樂、鋼琴、舞蹈、美術、樂理與視唱練耳等。
5.專業任選(第二學期分流,專業方向任選其一)
音樂方向:
樂理與視唱練耳、視唱練耳、鋼琴基礎、鋼琴演奏訓練、簡易歌曲編配法、歌曲伴奏訓練、歌曲彈唱訓練、聲樂基礎、聲樂表演、音樂課程設計與指導、畢業設計。
舞蹈方向:
舞蹈基礎(形體 芭蕾)、民間舞、古典身韻、舞蹈編創、教師舞蹈素養(含畢業設計)。
美術方向:
美術基礎、素描基礎、色彩基礎、速寫、裝飾畫、中外美術史、美術創作、美術課程教學示例與導引、平面構成、中國畫基礎、電腦美術、畢業設計。
6.綜合實踐課
軍訓、藝術實踐、采風、畢業實習、畢業演出或展演。
(二)核心課程簡介
1.專業必選課
(1)教育學
通過本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掌握教育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和課程觀。
(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為後續的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3)班級活動設計與管理
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教學,懂得中小學班級管理,有效組織班級的課外活動。
(4)課堂教學設計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並掌握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實施的情況;確定分析評價目標,指定評價方案,做好評價的準備工作;選擇評價開始時間,搜集評價對象信息,並加以整理;分析評價信息形成評價結論;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改善評價對象行為,達到預期目標。
2.專業限選課
音樂方向
(1)鋼琴演奏訓練
通過學習,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獨立演奏中外小型鋼琴作品。
(2)簡易歌曲編配法
通過簡易歌曲編配法的訓練,為後續的實踐課程奠定基礎。
(3)歌曲伴奏訓練
具備簡易歌曲編配的能力,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
(4)歌曲彈唱訓練
以自彈自唱的形式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
(5)聲樂表演
具備一定聲樂表演能力,完成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聲樂教學。
舞蹈方向
(1)民間舞
對風格特征掌握的清晰,明確學習內容的訓練目的及舞姿的認知和表現。
(2)古典身韻
對基礎動作的學習和認識清晰準確,頭、眼、胸、背、腰、胯、腳等部位均能具備古典身韻的基本要求。
(3)舞蹈編創
能運用基礎的元素動作進行發展和變化,能在隊形轉換、流動、分、和等調度技法方面達到要求,具備初步的舞蹈編創知識能力。
(4)教師舞蹈素養
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認識培養少兒聽覺能力、身體運動機能、想象力、創造力註意力和記憶力的主要任務的基礎上,掌握少兒心理,研究舞蹈課教學規律,提高藝術表現能力,以熟練掌握少兒園舞蹈教學的方法。
美術方向
(1)速寫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素描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法,掌握正確的觀察和表現方法,培養堅實的造型能力,能夠準確、生動、深刻地表現對象。
(2)裝飾畫
以意象創作的方法表現進行裝飾色彩黑白效果,分別用光影、線描、黑白等表現方法完成。
(3)美術創作
掌握藝術本質論,藝術創作論,藝術作品論,藝術發展論,藝術鑒賞論,藝術批評論,藝術家論。
(4)手工製作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使學生具備創造性的塑造和表現對象的能力。
(5)平面構成
側重練習抽象幾何形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關系,並在排列組合中求取新造型。訓練思維與技法,為演出空間創作開拓新的設計思路。
(6)電腦美術
通過對平面設計軟件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平面設計方法及理論。
(三)課程設置與學時分配 附件二
課程設置詳見教學進程表。
四、課程內容
專業必選課
1.專業導論(共4學時,1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集中講座,讓學生了解專業特性,學習目的等。
基本要求: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特性,學習目的,基本掌握藝術教育專業中各門課程的前導後續關系,全面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藝術修養。
2.教育學(共72學時,4學分)
課程內容: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為教育學的準備知識,涉及教育概述、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第二部分為教育的基本理念,涉及到教育觀、學生觀、課程觀、新知識觀等內容。第三部分為教育的基礎知識,涉及到教育的目標、任務、原則、課堂的組織與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等內容。第四部分為教育的基本要素,涉及教師和學生、學習環境、家庭教育合作等內容。第五部分為教育的實施,涉及課程、管理、評價與反饋等內容。
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掌握教育學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和課程觀。
3.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共72學時,4學分)
課程內容: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為心理學的準備知識,即緒論和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第二部分為兒童心理過程,涉及到兒童的認知、情緒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第三部分為兒童的社會化,涉及到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社會行為的發展特點。第四部分為兒童心理發展,涉及音樂、美術、主題活動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第五部分為兒童的個性心理發展,涉及兒童的氣質、性格、能力、自我意識、性別化的發展特點。第六部分為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涉及環境取向的心理發展理論、生物取向的心理發展理論、相互作用的心理發展理論和社會文化歷史取向的心理發展理論。
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為後續的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4.教師語言技能(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主要學習普通話基礎知識、普通話測試指導、普通話口語運用三部分。通過師生的合理協作,以及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練習相結合,提高普通話水平,培養教師聽辨普通話的能力,糾正發音,養成說標準規範普通話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訓練和提高教師與一般口語交際相關的表達技巧,使未來教師具備適應學校教育需要的良好語言素質。
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掌握規範熟練的教育教學語言表達技巧,養成自覺使用規範文明語言的良好習慣。
5.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共36學時,2學分)
課程內容:中小學教育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具體包括導論、教育法基本理論、學校的權利與義務、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學生的權利與義務、教育法律責任、教育法律救濟,以及對《中小學校園管理條例》、《中小學教育工作規程》、《中小學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思考、研究與實施等。
基本要求:通過對小學教育政策法規的學習、理解以及運用,能更好的依法治教,依法執教。
6. 班級活動設計與管理(共36學時,2學分)
課程內容:學習中小學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迫切需要的專業基本技能,懂得如何教育學生及管理學生,並能有效的進行班級課外的活動設計。
基本要求:能教學,懂得中小學班級管理,有效組織班級的課外活動。
7. 課堂教學設計(共72學時,4學分)
課程內容: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
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並掌握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實施的情況;確定分析評價目標,指定評價方案,做好評價的準備工作;選擇評價開始時間,搜集評價對象信息,並加以整理;分析評價信息形成評價結論;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改善評價對象行為,達到預期目標。
8. 藝術欣賞(共36學時,2學分)
課程內容:學習藝術發展基本理論,藝術創作基本規律,分析解讀藝術作品內涵,引導受教育者參與,為受教育者提供指導,自主探究,實現教育功能。
基本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並掌握如何運用藝術理論評價和欣賞作品的內涵。
9.現代教育技術(共72學時,3學分)
課程內容:
(1)鞏固office操作技巧(尤其PPT);
(2)圖片處理(PS等軟件)(初級);
(3)動畫製作與音視頻剪輯(初級);
(4)手機多媒體技術(初級);
(5)教育信息化;
(6)網絡使用規範(數字化禮儀)。
基本要求:深刻理解科學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地位與作用,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方法,熟練運用office軟件中的Word對教學實踐進行規範性總結、反思,熟練運用excel模塊輔助少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熟練運用office軟件中的PPT模塊輔助活動課程開發、設計與實施;運用PS等圖片處理軟件、flash等動畫製作及音視頻剪輯軟件進行初級的處理,以製作出既規範、美觀,又符合少兒教育實際的活動課程設計課件;初步掌握H5等現代手機多媒體技術平臺的運用技術,以服務於日常交流與溝通;初步掌握有關網絡檢索、郵件收發、文件歸檔、信息安全等教育信息化和網絡使用的規範。
10. 普通話(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分普通話基礎知識、普通話測試指導、普通話口語運用三部分通過師生的合理協作,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練習相結合,提高普通話水平。
基本要求:通過學習普通話能熟練運用中小學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教育語言、交際語言組織教育活動及開展家園合作活動,為當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打好基礎。
11. 雲南民族文化(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根據中國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進行各民族民居、生活生產方式、服飾造型、人文地貌等的系統性學習。重點介紹雲南本土26個少數民族。
基本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少數民族藝術的發展及現狀,根據中國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進行各民族民居、生活生產方式、服飾造型、人文地貌等有系統性了解。
12.教師資格證考試專題(共36學時,2學分)
課程內容:根據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進行集中培訓,使學生掌握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相應的基本知識及技能。
基本要求:根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基本素質要求,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專題的學習,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
13.三筆字(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書法簡史,重點學習楷書、篆書、隸書等方法和理論。
基本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書法簡史,掌握各個時期的字體特點及書寫方法和理論。
14.少兒戲劇(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本課程重點學習兒童劇基礎知識,了解戲劇基本理論,掌握戲劇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基本要求:通過學習戲劇知識,掌握戲劇創作的基本規律與技巧,能有效進行兒童劇的編排和展演活動。
音樂方向:
1.樂理與視唱練耳1(共72學時,3.5學分)
課程內容:掌握音樂基本理論知識,能熟練地識讀五線譜及簡譜;準確理解和表達各類音樂術語、表情記號、樂句、分句;具有運用首調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進行單聲部音樂作品的視譜即唱能力,並從音樂理論上認識、理解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內在關系;了解多聲音樂相關知識,培養音樂的感知力;理解音樂風格形成的因素,培養多元音樂文化認同感。
基本要求:主要培養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技能素質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掌握基本樂理和識譜、聽音等基礎知識,發展音樂認知、表現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奠定基礎。
2.視唱練耳(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在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的基礎上,視唱練耳課著重培養學生的識譜視唱能力,更好的掌握首調與固定調的運用。
基本要求:提高識譜和視唱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奠定基礎。
3.鋼琴基礎(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掌握正確的彈奏姿勢及彈奏方法,正確的視譜方法,手臂的放松與手指獨立能力的配合,樂曲的分析,一定的音樂表現能力,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等。
基本要求:通過鋼琴教學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鋼琴彈奏方法具備一定的彈奏技能技巧,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和音樂表達能力以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
4.鋼琴演奏訓練(共36學時,1學分)
課程內容:加強鋼琴基礎教學的立體化訓練,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彈奏技巧和演奏能力,同時完成一定數量的中外鋼琴小型作品演奏。
基本要求: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獨立演奏中外小型鋼琴作品。
5.簡易歌曲編配法(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在掌握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悉大小調的和弦關系,進行基礎的和弦編配,從而具備一定的歌曲編配能力。
基本要求:通過簡易歌曲編配法的訓練,為後續的實踐課程奠定基礎。
6.歌曲伴奏訓練(共72學時,2學分)
課程內容:在鋼琴基礎教學的立體化訓練和簡易歌曲編配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歌曲配彈能力,
基本要求:具備簡易歌曲編配的能力,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
7. 歌曲彈唱訓練(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這是一門綜合技能課程,通過訓練將歌曲演唱和歌曲伴奏相結合,讓學生具備自彈自唱的能力。
基本要求:以自彈自唱的形式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教學工作。
8.聲樂基礎(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小組課,集體課,排練課等形式掌握呼吸的運用,放松,咬字,共鳴等問題,能獨立表現一定的作品,具備一定的聲樂鑒賞能力。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運用呼吸、腔體練習,解決共鳴、真假聲的轉換。獨立表現一定的聲樂作品,並具有相應的鑒賞能力。
基本要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能分析處理一般的聲樂作品,有一定的範唱能力,能勝任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聲樂部分教學和一定的課外聲樂輔導能力。
9.聲樂表演(共144學時,3學分)
課程內容:在掌握科學發聲方法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聲樂技巧和歌曲表現力,更好的完成聲樂作品。
基本要求:具備一定聲樂表演能力,完成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聲樂教學。
10.表演唱(共72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排演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種演唱形式,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歌曲排演能力。
基本要求:使學生能更好的勝任中小學音樂課,具備多種演唱形式的排演能力。
11.音樂課程設計與指導(共 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學習音樂教學法和教案的書寫,使得學生掌握中小學、培訓機構音樂課的設計方法,並能獨立進行一堂音樂課的教學設計。
基本要求:具備說課與書寫教案的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中小學、培訓機構的音樂教學。
12.畢業設計(共216學時,8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音樂會或是說一堂課的形式綜合匯報所學課程內容。
基本要求:培養學生成為一名樂於為雲南邊疆民族地區中小學藝術(音樂)教育事業發展奉獻的中小學教師及企事業單位、少兒藝術培訓機構等藝術工作者。
舞蹈方向:
1.舞蹈基礎(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備舞蹈的的基本功和技術技巧,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提高舞蹈動作協調能力等。
基本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舞蹈技能,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有一定的編舞能力,豐富音樂教學的綜合能力。
民間舞
2.民間舞(共216學時,8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具備對民間舞蹈的基本理論認知及動作知識,並在呈現其風格特征的情況下,具備優美的舞韻。
基本要求:對風格特征掌握的清晰,明確學習內容的訓練目的及舞姿的認知和表現。
3.古典身韻(共216學時,8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具備古典舞的相關基礎知識、對氣息流暢運用,對古典身韻動作的完成準確、並清晰的凸顯其風格特征。
基本要求:對基礎動作的學習和認識清晰準確,頭、眼、胸、背、腰、胯、腳等部位均能具備古典身韻的基本要求。
4.舞蹈編創
課程內容: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具備舞蹈編創的基礎知識,對不同風格特征及表現形式的舞蹈編創的理解認知。在相關編創理論、編創技法等方面打下基礎。
基本要求:能運用基礎的元素動作進行發展和變化,能在隊形轉換、流動、分、和等調度技法方面達到要求,具備初步的舞蹈編創知識能力。
5.教師舞蹈素養(共288學時,8學分)
課程內容:了解不同年齡少兒舞蹈所需的技能,了解不同年齡少兒舞蹈能力發展的特點,掌握為各年齡少兒選擇舞蹈教材的原則。擬出舞蹈教學的步驟和方法,了解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少兒創造能力的途徑。
基本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認識培養少兒聽覺能力、身體運動機能、想象力、創造力註意力和記憶力的主要任務的基礎上,掌握少兒心理,研究舞蹈課教學規律,提高藝術表現能力,以熟練掌握少兒園舞蹈教學的方法。
美術方向:
1.美術基礎(共108學時,4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美術鑒賞、繪畫、圖案、手工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並獲得有關的技能技巧,掌握中小學的美術教材和教學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能熟練掌握兒童簡筆畫的繪畫技巧教育環境創設的原則、方法及技巧,玩教具的製作方法;能初步掌握少兒美術活動的設計與實踐技能,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對美術藝術的興趣愛好,為少兒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
2.素描基礎(共216學時,8學分)
課程內容:素描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法。使學生對藝術發生和發展的普遍規律,藝術創作、欣賞的一般原理,藝術的本體特征等基本的藝術理論課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基本要求:素描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基礎,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素描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法,掌握正確的觀察和表現方法,培養堅實的造型能力,能夠準確、生動、深刻地表現對象,為專業設計和創作打好基礎。
3.色彩基礎(共288學時,10學分)
課程內容:利用色彩造型因素塑造色彩形象和色彩空間的方法。
基本要求:色彩在繪畫及各項實用美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色彩造型也是美術專業學生應必備的能力。通過色彩教學,使學生系統掌握色彩視覺的基本規律,正確地利用色彩造型因素塑造色彩形象和色彩空間,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感受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專業課教學奠定基礎。
4.速寫(共72學時,4學分)
課程內容:使學生對藝術發生和發展的普遍規律,藝術創作、欣賞的一般原理,藝術的本體特征等基本的藝術理論課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基本要求:速寫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基礎,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素描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法,掌握正確的觀察和表現方法,培養堅實的造型能力,能夠準確、生動、深刻地表現對象。
5.裝飾畫(共72學時,2.5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了解均衡、對比、變化、和諧等形式法則在裝飾畫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啟發想象力和表現創造力,培養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正確的觀察與理解物體的形狀、體積、空間、結構等,使學生具備創造性的塑造和表現對象的能力。
基本要求:以意象創作的方法表現進行裝飾色彩黑白效果,分別用光影、線描、黑白等表現方法完成。
6.中外美術史(共36學時,2學分)
課程內容:掌握史前美術、先秦美術、秦漢美術、魏晉南北朝美術、隋唐五代美術、宋遼金美術、元代美術、明代美術、清代美術、人類童年的時代藝術——原始、古代藝術、神權下的藝術世界——中世紀藝術、理性與科學的時代——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輝煌多姿的藝術景象——17、18世紀歐洲藝術、流派紛呈的時代——19世紀以法國為中心的藝術運動、不同國度的藝術旨趣——18、19世紀英國、俄羅斯、美國藝術、尋求新的藝術規範——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西方現代藝術。
基本要求:使學生認識到,中外美術史是研究外國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等藝術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
7.美術創作(共72學時,2.5學分)
課程內容:使學生對藝術發生和發展的普遍規律,藝術創作藝術欣賞的一般原理,藝術的本體特征等基本的藝術理論課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基本要求:掌握藝術本質論,藝術創作論,藝術作品論,藝術發展論,藝術鑒賞論,藝術批評論,藝術家論。
8.美術課程教學示例與導引(共72學時,2.5學分)
課程內容:熟悉了解中國各個歷史階段的美術面貌;理解認知著名畫家生平成就以及畫作背後所體現的審美情趣和中國古典美學傳統。
基本要求:通過講授使學生系統了解中國歷代著名畫家與作品,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與美學精神,為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美術史基礎。
9.手工製作(共72學時,2.5學分)
課程內容: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啟發想象力和表現創造力,培養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正確的觀察與理解物體的形狀、體積、空間、結構等,使學生具備創造性的塑造和表現對象的能力。
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使學生具備創造性的塑造和表現對象的能力。
10.平面構成(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利用色彩構成原理創造特色的色彩結構,平面構成是研究平面形態學的最基礎的部分,側重練習抽象幾何形在平面上的排列組合關系,並在排列組合中求取新造型。目的是訓練思維與技法,為演出空間創作開拓新的設計思路。
基本要求:側重練習抽象幾何形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關系,並在排列組合中求取新造型。訓練思維與技法,為演出空間創作開拓新的設計思路。
11.電腦美術(共36學時,1.5學分)
課程內容:重點學習illustrator、Adobe Photoshop、AdobeCAD等軟件,學會製作簡單的電腦美術設計作品。
基本要求:通過對平面設計軟件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平面設計方法及理論。
12.畢業設計(共144學時,5學分)
課程內容: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畢業設計是對學生三年學習成果的一項綜合性考核和階段性驗收,是學生對大學專業教育的整合和實踐。通過畢業作品展示,使學生強化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由學校到社會實踐的順利轉型。同時,畢業作品也是體現學校專業教學理念及成果的最終環節。
基本要求:集中展示所學科目所取得的學習成果,進行美術作品展。
五、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
(一)校內綜合實訓,第2,3,4學期每學期1周;
(二)頂崗實習,第5學期,18周。
六、素質教育活動設計
(一)軍事體育訓練和國防教育
(二)入學教育。
七、就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一)職業生涯規劃;
(二)就業指導;
(三)創新創業教育。
八、畢業標準
(一)學分要求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修完本專業課程計劃規定的全部內容,獲得125學分以上, 其中必修課59.5學分,選修課20學分,集中實踐課程35.5學分。
(二)證書要求
(1)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甲等合格證書;
(2)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師職業資格證書;
(3)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及以上;
(4)全國英語(或東南亞小語種)應用能力等級考試(B)級及以上合格證書;
(5)舞蹈教師任教資格證書;
(6)鋼琴考級證書。
九、教學環境與設施要求
(一)校內實踐教學條件要求
1.多媒體教室1間(座位數50,計算機1臺,投影儀1部,音響設備一套,鋼琴1臺。)
2.多媒體舞蹈排練室1間(工位數30,計算機1臺,投影儀1部,話筒、音響設備一套;鋼琴1臺。)
3.區域活動實訓室1間(室內240平米以上,模擬教學實訓空間。)
4.圖書資料室1間(中小學教育基本理論、政策法規、專業期刊、少兒繪本等總數量在200種以上;少兒歌曲、舞蹈、遊戲、手工、動畫等音、視頻資料200種以上;手工作品60件以上;桌椅40套;多媒體計算機1臺,投影儀1部。)
5.美術教室1間(面積150平米以上,畫板、畫家60套,美術教學靜物10組。)
6.琴房(鋼琴30臺,可與學前教育專業資源共享。)
(二)校外實訓基地的基本要求
1.二級二類以上中小學;
2.1-6年級均有,規模在500以上;
3.能夠並且願意指導學生。
(三)教材及圖書、數字化(網絡)資料等學習資源
1.教材:高職高專規劃系列教材;
2.圖書:教育、兒童心理發展;
3.期刊:教育類期刊10種以上;
4.數字化(網絡)資料等學習資源。
十、專業教師任職資格與教學團隊要求
(一)專業教學團隊
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不斷整合校內外優秀教師人才資源,建設一支專業、職稱、年齡、學歷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強、專業技能精、創新能力高”的雙師型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團隊。
(二)師資任職資格及專業能力要求
1.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教師任職資格為,專業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講師及以上職稱;要求善於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善於學習,有較強的課程設計和管控能力,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
2.專業技能課教師任職資格為教育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計算機等,本科及以上學歷,雙師型教師;能力要求為,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課程設計和實踐指導能力。
3.綜合實訓指導教師任職資格為,從事小學教育、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在崗或退休人員,無教學事故記錄;能力要求為,能夠及時正確處理中小學教育的全部工作,能夠圓滿完成其中小學音樂、美術、舞蹈等課程的教學,能很好完成綜合性強、隨機性強的工作任務。
4.(校外)畢業頂崗實習指導教師任職資格為,符合第3類指導教師任職資格中任意一門課程的在崗人員。
十一、實施建議
(一)教學評價、考核建議
評價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主要依據為,在校期間出勤率、作業交還數量和質量、筆試成績、集體看考、校內綜合實訓、校園文體活動、技能比賽獲獎、畢業設計或匯報演出和畢業頂崗實習等,適當引入合作單位評價機製。
建議具體考核要求如下:
1.所有課程(含通識類、專業必選、專業限選、綜合實踐)出勤率在80%以上;
2.所有作業交還數量和質量綜合評定在合格及以上;
3.所有課程及格率在90%以上;
4.所有集體看考合格及以上;
5.校內綜合實訓合格及以上;
6.每年參加二級杏宇或學校舉辦的校園文體活動1次以上;
7.參加二級杏宇舉辦的技能比賽獲優秀獎以上;
8.畢業設計或匯報演出被評定為合格及以上;
9.畢業頂崗實習合格及以上。
上述9項評價條件中,第8,9兩項實行1條否決製,即不做畢業設計或畢業設計被認定為不合格,或者不參加畢業匯報演出、展覽,或因個人原因給畢業匯報演出、展覽帶來極大惡性影響而被評定為不合格,以及畢業頂崗實習被評定為不合格者,給予延緩畢業半年及以上處分。
(二)教學管理
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管理實施三級管理模式,其管理層級由高到低依次為:第一級為杏宇娱乐平台,由教務處代表杏宇實施管理,具體職責為教學計劃的發布與實施,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監督,表現為校歷的製訂與公布、教學業績的評定與教學事故的認定;第二級為教育杏宇,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或教學秘書代表教務科實施管理,具體職責為教學計劃的督導、執行和反饋,以及對教師教學業績或教學事故的客觀事實提供佐證;第三級為藝術教育系,由藝術教育專業帶頭人或藝術教育系主任實施管理,具體職責為教學研究討論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總結。
(三)人才培養方案的管理
人才培養方案的製定(修訂)實行學校、院(系)兩級管理體製。二級杏宇教研室負責審議、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批準人才培養方案;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是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製定(修訂)工作的責任人;教務處負責具體組織人才培養方案製定(修訂)工作,教務處長是該項具體工作的責任人。二級杏宇院長和副院長(分管教學)是院(系)製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責任人。
人才培養方案製定(修訂)後經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批準並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簽名後即成為本專業學生培養的法規文件,二級杏宇(系、部、中心)及其他教學單位必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落實每一門課程的教師、大綱、教材,安排好各教學環節,並以此進行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和環節名稱、編號、學時及開課學期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學校同意不得隨意變更。
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因社會發展、技術進步等原因導致人才培養方案有改變時需由開課單位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向教務處提交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方案,教務處審核後呈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經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審議,院長辦公會批準後方可執行;因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和教師流動導致個別課程停開,或增開個別課程,需由開課單位向教務處提交申請,經教務處審核並呈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批準後方可執行;因教師外出進修或生病等原因導致課表調整時,需由開課單位向教務處提交申請,經教務處審核並呈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批準後方可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