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刀燕
23級托育4班
我是來自雲南省普洱市的傣族人民🔓,我們那邊的特色跟許多的傣族一樣,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房子靠水,仿佛一踏出門就能走進水裏,因此被稱為“水的民族”。服飾淡雅美觀🧑🏿🎨,男子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婦女通常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頭用頭巾一圈圈的包裹起來。傣族人民能歌善舞,閑的時候或者重大節日時都能舞上一曲🧝🏻♀️。我們那邊的舞蹈多以象腳鼓舞為主🤷♀️,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能拿起象腳鼓敲打進行翩翩起舞💤。
潑水節在傣語中又稱為“桑勘比邁”即“新年佳節”之意🚦,是傣族的傳統節日。在雲南每年4月中旬(傣歷6月)潑水節到來👩✈️,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相互潑水👩🦯,表示祝福📿。每當潑水節到時時我們都會把糯米提前蒸熟曬幹到潑水節的前一天用油來炸變成米花,做年糕👦🏿,還有用糯米做成的各種美食。潑水節時還會邀請各個民族的人民來一起歡度,一起和傣族人民過新年,同時也讓各個民族的人民也看到傣族的文化🧸📡,促進個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
圖中的剪紙是我們過潑水節時要進行文化活動的預備👦🏿,要用竹子編成一頭大象,然後拿各種的紙粘上去為它做成皮膚👨🏻🦲,看起來更完美,還可以紙剪成各種花和小飾品。做好之後就各個寨子拿上自己的成就去進行趕擺↘️,趕擺的時刻也是最熱鬧的時刻,看看哪寨的人做的最好🌾👨🏭,同時也可以交流經驗,下次做出更好的作品🙇🏽♀️。為了能做出最好的作品,全寨的人同心協力🪨🧠,分工合作🧺🤹🏻,即使有了矛盾也能化解。
傣族雖有自己的文化,但民族團結一家親,也需要學習其它民族的文化👿,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讓一些老人,和沒讀過書的中年人了解其它民族的特色🥀,同時也為了加深民族團結一家親這一概念而進行的一個主題宣傳,我向他們介紹其它民族的風俗風情,不僅能開拓視野👩❤️👨,也能促進交流🐆,為可以加深不同民族之間的了解,消除誤解和偏見🤾,增進相互之間的尊重和信任。這有助於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
02李克尾
22級學前教育9班
我是一名來自小涼山寧蒗彝族自治縣寧利鄉的李克尾🕝,我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習慣訂婚潑水習俗。訂婚潑水對我們民族來說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文化👩🏽🚀,彝族文化中訂婚潑水的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信仰,認為清水能驅除邪惡🪺,帶來幸福安康📦。在彝族婚禮中,新郎被潑的水越多,代表著以後的日子就越紅火🤼♀️、越美好👩🦼➡️。這個習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彝族先民們對水的崇拜和信仰。因此👨🏿⚖️,在彝族婚禮中,潑水成為了重要的儀式之一,寓意著祝福新人純潔🚵🏿♀️、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彝族婚禮中,潑水的習俗通常與訂婚儀式結合在一起。當新郎帶著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時,新娘的親友們會用潑水的方式來表達祝福和歡迎。同時,這也是一種考驗和鍛煉新郎和迎親隊伍的方式🧑🏽🏫🧙♂️,因為被潑水的人需要經受住寒冷的天氣和濕透的衣服等考驗🧚🏽,才能成功地將新娘接回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彝族文化中的潑水習俗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遊戲和娛樂的方式。在今天的彝族婚禮中,人們不僅僅是在訂婚時潑水👏,還會在婚禮上進行各種潑水遊戲和比賽🧍🏻,以增加喜慶和歡樂的氛圍👮🏽♀️。在一些彝族地區🈳,潑水習俗仍然是當地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保留和傳承下來😘。
雖然我們這裏沒有大城市繁華🏨,並不是很富裕,但是這裏的人們都熱情好客,純真善良🥝,歡迎大家來小涼山體驗潑水的快樂和來體驗小涼山人民的熱情好客。
03 蔡宇馨
23級高鐵乘務2班
今年寒假,我到德宏州瑞麗市猛秀鄉等紮村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紮村與鄰邦緬甸一河之隔🧙♀️,下轄7個村民小組✍🏿,其中5個是抵邊村民小組🐉,聚居著景頗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
等紮村的其中一個村民小組——南緬,這是一個坐落在中緬邊境一線傈僳族聚居的村寨,聽村上的人說,過去的南緬,道路泥濘不堪、居住條件惡劣、就醫就學困難,而現在的南緬📱✌️,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太陽能路燈照亮家門,特色壁畫扮靚村莊👳🏼,走在南緬的道路上,沐浴著邊境一線的陽光,感受著這裏的民族風情,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在這裏顯現得淋漓盡致。
這次實踐🦊,恰逢等紮村黨群服務中心新居落成,村委會班子成員邀請我一起排舞慶祝🧑🧑🧒,穿上傈僳族服裝♦️👨🔧,跳著民族舞,感受著傈僳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感受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暖,很快我便與這裏的人打成一片。“民族團結我踐行”🔋,雖然實踐時間短,但傈僳人民的熱情、淳樸在我心中已蔓延📤🦶🏻。
以家鄉沃土培育青春之夢
用青春年華定義奮鬥華章
青年學子帶著技能與知識
回到家鄉這片熱土
投身社會實踐
助力家鄉發展
在實踐中獲得進步
在奉獻中獲得成長
來源🫣:“返家鄉”社會實踐參與學生
編輯:李開月
初審:李開月
終審:黃本興